close

 

EDVVE79465BRFREF5ECE

 

內容簡介

二二八事件73週年.共生音樂節2020專冊

  今年(2020)的共生手冊書名為《不默而生:槍響後的發聲與抵抗》,主要是以青年學生的角度書寫,回顧台灣社會面對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乃至於推行轉型正義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與挑戰,呈現當時威權體制下的不當對待,同時也反思公民所展現的能動性。

  威權時代下的國家暴力,恣意侵害他人生命權與自由權的公權力,成了時代的悲歌,然而,回歸行動者的角度,台灣人民不只是國家暴力消極的受害者,更是面對強權體制下積極的抵抗者。

  本書將我們所欲關注的面向,分成「二二八的時代脈絡」、「二二八的發聲與噤聲」、「二二八與文學」及「二二八於當代的連結」四個主題,紀錄在如今這個眾聲喧嘩的時代,共生音樂節如何去理解二二八事件的意義。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共生音樂節工作小組


  有感於年輕世代對於二二八事件的遺忘、政府對於歷史教育的長期忽略,以及台灣人對自身歷史的漠視,共生音樂節由一群關心台灣歷史的年輕人發起,舉辦全台灣規模最大的二二八紀念活動。

  藉由音樂節、短講、地景導覽、展覽、真人圖書館等活動形式,希望吸引青年重新關懷二二八事件,並推廣轉型正義的概念。

目錄

一、前言
青年如何記憶二二八
抵抗遺忘的過程
 
二、二二八的時代脈絡
從戰後到二二八之間台灣人的政治參與
二戰後中華民國統治下台灣人政治與文化層面的認同及思潮
二二八事件前後台灣左翼組織的發展
二二八事件前後台共論述與運動方向
不當統治的進化--從二二八與白色恐怖之異同談起
 
三、二二八的發聲與噤聲
從喧囂至沉默——二二八事件中的參議員及其後
不默而聲:新聞的發聲權利
二二八前後原住民族的發聲與噤聲
「默」非定律:二二八事件後的政治沉默及其社會因素
 
四、二二八與文學
詩如何記憶二二八
以虛構抵抗記憶歷史的「不能」:台灣二二八小說重返歷史的嘗試
 
五、二二八與當代的連結
受難者的聲音:遺書返還過程
昨日台灣、今日香港,明日台灣?--從二二八看香港反送中運動
歷史記憶如何影響不同世代的「台灣人」認同
 
六、參考資料
 
 

前言

青年如何記憶二二八

葉芊均


  今年是二二八事件73週年,島上的重大歷史傷痕仍未明朗,教科書上輕描淡寫、加害者尚未現身、受害者名單仍未詳盡,這些未竟之事,需要這一代的青年承繼下去。唯有越來越多人願意講述二二八歷史,推動台灣社會面對過去,我們才能邁向理解與記憶。

  共生音樂節正是源自一群有感於台灣歷史不斷消逝的年輕人,決定起身行動,藉由紀念二二八事件留下歷史記憶。團隊成員多為年輕人,身處於民主自由的年代,我們藉由前輩的口中、檔案史料釐清台灣威權時代發生過的事,我們不願意、也不敢讓過往隨時間流逝。

  講述歷史的過程,是由每一個不願噤聲的個人所支撐起來的。是以,今年共生音樂節的主標語「不默而生」——代表前輩們面對威權勇於抵抗的身影,宣告著這一代人傳承歷史的責任,要將前人的犧牲及拼死捍衛的精神留存下來。

  共生音樂節藉由「音樂」講述歷史,我們耗費大量的心思安排理念相近、受年輕人喜愛的音樂表演者,就是希望能以柔性的方式引導青年認識這段歷史的興趣。每一場活動辦理完,激發了多少年輕人開始關心二二八,就成功的避免了多少的遺忘。籌備過程除了需要和表演者溝通理念,最困難的是,如何以柔性的方式推廣威權歷史,同時不失莊重,是共生團隊年年燒腦的問題。

  今年的音樂專場〈漫聲之林〉提供表演者10位威權時期的受難者及其家屬的故事,讓演出與共生理念更加結合,像是〈感覺莓果〉樂團在前奏講述潘木枝和高一生;歌手謝孟庭在演出中分享了泰源事件、劉耀廷和施月霞。事前宣傳上,我們安排了受難者的故事,與家屬接收遺書的困難歷程,讓聽眾藉由事先閱讀相關資料,演出時更能浸淫在時代氛圍中。

  我們的團隊以學生為主,且背景相異,溝通時不同領域間可以互相補足,激盪出更多火花,籌備與執行上都具有更多可能性。從11月的音樂專場及後續的跨縣市講座、地景旅行、世界人權日街訪,還有陸續產出的議題論述。我們盡可能觸及二二八的不同面向,也將活動帶到高雄、雲林、新竹和基隆,試圖讓大眾意識到二二八並非停留在1947年2月28日那一天,而是在往後的日子裡,深深地影響著台灣社會的發展。

  然而,對於成員流動且多為學生的組織而言,籌備一場為期半年的大型活動並不容易。如何讓2月28日當天的每一個活動環環相扣,仰賴事前大量的溝通與臨場反應,才能夠端出一場結合攤位、展覽、真人圖書館、短講與各式各樣活動的大型紀念音樂會。我們講理念、重實踐,更關心組織如何延續,過去因為共生音樂節的資源及人力只能維持半年的籌備期,但記憶歷史這件事卻不容有空窗期,今年我們成立了台灣共生青年協會,希望藉由正式的組織運作,提供團隊持續耕耘的條件。

  今年共生音樂節邁入第八年,對草創成員們而言,大概料想不到一場誕生於火鍋聚會的活動能走到今天,這一切源自許多人的扶持與陪伴,是每一份對於台灣的關心、或多或少的付出,才串接起了這八年來的歷程。共生音樂節在此致上最誠摯的感謝,未來的日子裡,我們將謹記眾人無私的餽贈,將青年記憶二二八事件的路鋪得更廣、更遠!

抵抗遺忘的過程

黃修閔


  書名之所以取為「不默而生:槍響後的發聲與抵抗」,是因為共生音樂節想要呈現出當時威權體制下的不當對待,甚至是恣意侵害他人生命權與自由權的公權力施加下,公民所展現的能動性。回歸行動者的角度,事實上,過往的前輩們不只是國家暴力消極的受害者,更是面對強權體制下積極的抵抗者。

  不默而生,原句為「寧鳴而死,不默而生」。「寧鳴而死」背後,指的是過往的前輩,面對國民政府的武力暴政與兩面手法,勇於發聲與犧牲,努力用自身的血淚,見證動亂中的堅韌;「不默而生」,則意味著在二二八事件及白色恐怖的歷程中,威權如何籠罩台灣、台灣人如何開始沈默,而同時,台灣人意識也陸續向下扎根,從中我們擁有抗爭的勇氣、追求真相的毅力。

  共生音樂節從二二八事件作為切入點,關注轉型正義與歷史教育的議題,本書將我們所欲關注的面向,分成「二二八的時代脈絡」、「二二八的發聲與噤聲」、「二二八與文學」及「二二八於當代的連結」四個主題,紀錄在如今這個眾聲喧嘩的時代,共生音樂節如何去理解二二八事件的意義。

  第一部分是「二二八的時代脈絡」:以時間作為主軸,探討從二戰過後,台灣人的政治參與及文化認同,分別有怎樣的轉變原因與脈絡,二二八事件扮演的角色為何,在台左翼勢力是如何興起、展開論述與運動,而當二二八事件發生、引發清鄉行動,一直到戒嚴與白色恐怖時期,不當統治的權力是如何進化。

  第二部分是「二二八的發聲與噤聲」:想探討在那個年代的人們,選擇發聲或沈默的不同樣態與原因,發聲內容及其價值的多元,將如何呈現出背後的時代背景,同時,也討論原住民族在二二八事件前後所扮演的角色,從中,人們如何從發聲走向噤聲,又如何展現其能動性。

  第三部分是「二二八與文學」,透過文學中的二二八,探討詩與小說是如何在二二八事件前後,記錄與反省二二八事件的發生與造成的改變,文學的筆法如何與歷史輝映,又帶給當時的時空怎樣的影響。

  第四部分是「二二八於當代的連結」:從受難者及其家屬的角度,探究遺書返還制度背後的問題與國家的思維;也藉由討論二二八事件與香港反送中運動的異同,進入運動策略分析、群眾與政府間的關係、倡議價值的討論,同時,我們也希望持續理解不同世代間如何看待二二八議題與國族認同的問題,以理解不同歷史記憶於當代的意義。

  至今,這些歷史還正在被刻意地遺忘與斷裂,民主與自由、法治與人權、面對過去的勇氣乃至於向前走的力量,從來都不是一蹴可幾,只是但願,我們能記取過往暴政帶來的教訓,也紀錄這些前輩們戰戰兢兢所走出來的道路,在還能發聲的時候,在不該沈默的此刻,在仍有機會眾聲喧嘩的年代,不默而生。

  本書的編纂,從主題的發想、資料的收集、架構的確定,一直到相互校稿的過程、與美編溝通排版、向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申請影像授權,再到與出版社的聯繫、與印刷廠來回確認,謹獻給曾經為這本書留下足跡的各位圖文工作者,以及正在閱讀的你們。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8019034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152頁 / 15 x 21 x 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中國有部紀錄片,叫做《超級工程》,展現了我們國家工程技術能力和工業發展水平,特別有一集叫做「能源網絡」。看到之後對於我國的能源網絡發出震驚,真是一個龐大的工程。 全國的電網系統,將所有的發電站整合進來,比如火電、水電、核電等。 ... 特別有意思的是每每到核電、火電的時候,彈幕上飄過好多「大型燒開水現場」「大型鍋爐」,廣大人民還是比較有意思的,科學常識還是很高的。 沒錯這些發電的原理和燒開水差不多,但是這項工程的複雜程度遠遠要超過燒開水的,畢竟這個數量龐大,比如火電用煤或氣那都是成噸成噸地燒;或者核電的能量爆炸,超高溫度,秒燒開幾個超大鍋爐的水。 而這些發電廠裡面其中有個比較重要的設備,那就是燃氣輪機,燃氣輪機是以連續流動的氣體為工質帶動葉輪高速旋轉,將燃料的能量轉變為有用功的內燃式動力機械。說明一下就是,燒的開水產生的蒸汽通過這個裝置轉化成動能,通過電磁感應理論,產生電流,只不過這個設備龐大,遠遠不是初高中時老師做實驗的那種簡易裝置。 而提到燃氣輪機,不得不說中國科學院院士——蔡睿賢先生。 ... 蔡睿賢院士,是我國的工程熱物理專家,專長是能源利用和工程熱物理。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常年在現場進行設計研究。 1934年蔡睿賢院士出生於廣東汕頭,在那個年代,蔡睿賢院士努力學習,進入交通大學動力機械系,那時的交通大學就是現在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和北京交通大學的前身,之後在1956年畢業於此。 隨後蔡睿賢院士進去清華大學動力機械系燃氣輪機教研組任助教、講師,正是在這裡的工作和經歷,讓蔡睿賢院士接觸到了燃氣輪機,並且可以將自己的學識與能源發展結合起來,為國家能源業做出貢獻,對於燃氣輪機蔡睿賢院士有了自己的思考,有了新的認識,為我國大型燃氣輪機的設計研究打寫了理論基礎。 在這接觸到大量的理論之後,蔡睿賢院士要將理論同設計結合,驗證自己的想法。正好蔡睿賢院士去長春機車工廠任燃氣輪機車設計工程師,正是在這裡的實踐經歷,讓理論得以驗證,由此蔡睿賢院士在實踐方面也有了豐富的經歷。 ... 正是這些理論和實踐的鍛鍊,使得蔡睿賢院士在分析複雜總能系統中,創立了比較法,並由此總結出各種總能系統的多種簡明定性規律;建立了強調正確評價準則的熱力學分析學說體系,提出了一系列嶄新的合理準則與系統分析。 在研製國內燃氣輪機中,首先發現了軸流式壓氣機內環對其喘振的影響,這是國際上的首次,對該機組及以後國內多臺壓氣機的調試與防喘均發揮很大作用,大大推動了我國的能源發展。 蔡睿賢院士不僅有如此的研究貢獻,還為我國的人才培養做出了貢獻,在其教學的時候,他指導過多名「百人計劃」入選者、博士後,數十名研究生;受到蔡院士點撥、解惑和幫助者,多次榮獲中國科學院優秀研究生導師稱號。其培養的學生遍布國內各地,為國家的能源工業依舊做著貢獻。 蔡睿賢先生這種熱愛祖國、崇尚科學、睿智嚴謹、勤奮執著,以國家需要為己任,將畢生精力傾注於中國能源動力事業,並為此作出了卓越貢獻。他的崇高品格和一生追求科學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懷念。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4Gxy4PL.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850884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潭子心悸治療中醫潭子強迫症治療中醫霧峰昏眩改善中醫診所
南屯焦慮不安看什麼科 北屯失眠睡不著中醫推薦 看診認真的中醫診所大雅打嗝治療中醫 龍井晚上淺眠看什麼科 網友都推薦到這間中醫診所南屯白天賴床睏倦治療中醫 霧峰無法進行中高強度運動看什麼科 問診詳細有耐心的中醫診所南屯肌肉疼痛中醫推薦 神岡耳鳴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用藥會了解病人生活作息的中醫診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xgy4pcylk 的頭像
    fxgy4pcylk

    fxgy4pcylk的部落格

    fxgy4pcyl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